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信息安全论坛

发布日期:2013/03/05

  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以“信息安全走进‘争’途”为主题的中国信息安全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宋鸿均宋泓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保国博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庞标,国家 互联网应急中心工程师李佳,中国新闻社副总编、《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刘小青等多位相关领域的嘉宾齐聚本次论坛,就信息安全与政治决策、商业利益、主权维护 之间的内在关联,国内信息安全现状剖析,维护信息安全的中企作为,安全名义下的中企突围等问题,以及未来中国的信息安全建设之道,展开主题演讲和对话。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对中国当下的信息安全现状作了剖析。他表示:“目前中国的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虽然美国吹得我们很玄乎,说中兴、华为占领 他们一些市场,他们觉得受不了,要抢回来。其实真正的核心技术都在他们那儿。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安全需要信息智慧,而且需要综合治理。”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宋鸿均认为,金融信息与网络安全事关金融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一旦出现问题,不仅是经济安全问题,更是社会政治稳定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保国博士表示,在和平时代,和核威慑相比,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具有比核威慑更大的威慑效应。中国政府部门的80%,经济部门的 90%的信息安全设备,包括系统是进口的。他建议,要破解这些问题,就要加强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研发,做强做大国内相关企业。
  就论坛主持人抛出的问题:“该不该在现阶段防火防盗防思科?如果要防思科怎么防?防得住吗?”来自某电信运营商的代表介绍说,互联网最开始其实就是以美国 思科的设备为主,中国企业的一些通用技术,包括互联网设备,其实相对来说这种同质化的情况比较严重。但是现在中国企业正在赶超,比如说华为、中兴还有其他 国内的厂商是属于国内企业里在这方面技术发展水平挺快的,在技术先进性上是能够满足需求。特别是华为在国内无线设备的市场份额应该是已经超过思科了。
  同时,她认为只有国家从各个方面,从政策、法规、技术到全面的教育、法规意识、信息安全意识都做到了,才能给各个企业或者运营商及整个产业链提出各方面的要求,才是全面的。企业能做一部分,但是国家层面更加重要一些。
  上述代表还提出,中国网络的运营企业也会从自身的角度支持国内的一些制造企业自主研发,能够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设备。同时,也会把国家的相关制度落实到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当中去。
  另一位来自某电信运营商的代表介绍说,现在网络核心设备国内产品的占比已经越来越大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保国博士表示,想要实现华为化,“去思科化”,这个事其实现在大家都在做。如何促进相关产品的国产化还有一套技巧,不是一个简 单的思维。国产化过程当中还有很多事要做,起码第一个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和这种信念要改变。陈保国总结说,加强中国信息安全的顶层设计,促进中国信息网络的自主、可控、可信的推行。
  论坛现场,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社长刘小青表达了媒体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立场,他表示,如何保护和提升我国的电子信息安全,已成为亟 待解决的议题。作为国家级新闻媒体,中国新闻社一直关注和思考,如何希望能够构建政府、学界以及电信产业与公众的交流平台,形成引领信息安全的社会舆论导 向,释放助推正能量。并将不竭余力地在全社会倡导和维护中国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