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6-1595
新网络安全时代纵谈之安全管理—新网络安全时代下重新思考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2014年12月26日

  导语:在这个安全威胁日趋复杂化的时代里,各类安全产品奋勇争先,力图为用户抵御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威胁。但各自为战的安全产品却使得貌似严密的安全防御体系产生不可预知的“缝隙”。浙江远望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如毅先生日前做客赛迪网,阐述了如何以“人”为核心,打造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李磊: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安全管理的焦点有哪些?

  傅如毅:是啊,现在大家也都在提安全管理,那么在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下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是我们需要的,是符合发展方向的?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两大方面问题:一、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如何构建?第二方面,能够保障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效落地的技术支撑体系如何规划和建设。
  针对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应该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点:
  首先管理对象确定:对象到底是“人”还是“物”?这个很关键。我认为管理对象应该确定为“人”。通过注册管理,把人关联到资产,把虚拟的网络社会实体化。辩证地说,人是风险事件的产生者,也是风险事件的应对者;人是安全技术的开发者,也是安全技术的应用者;人是安全体系的规划者,也是安全体系的实践者。特别要说明一点,我这里所说的“人”是涵盖多重角色的。因此,我认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人”在整个“信息网络安全活动”中的复杂行为因素,会影响到整个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设计,以及支撑技术的选用和发展。所以,我认为管理对象的确定是核心是重中之重,这样我们的安全管理体系才有了灵魂。
  第二个关键点,我认为是管理目标确定:风险、事件。按照信息网络安全的五个性原则:保密性、完整性、安全性、可用性、可追溯性,把风险事件量化到资产,关联到人,量化出来。
  第三个关键点是组织体系构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人员角色定义,职能分工,责任界定。人员角色包括:上下级领导者、上下级管理者、使用者。
  第四个关键点,我认为要确定好管理方法,构建工作流: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等要求,针对安全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工作,确定管理方法,构建合理的工作流。
  下面我要说第二大关注点,怎么样来保障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有效落地的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我认为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应该围绕安全管理的对象、目标,做好“全角色全资产、全风险事件”的支撑技术规划,应该把握好以下两大关键点:
  首先我们应该做好资产的全面梳理,以及发现技术的全面规划、建设。资产包括硬件资产(计算机终端、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办公设备等),软件资产(应用系统、宣传网站、各类安全系统、操作系统、工具软件、办公软件等),信息资产(数据库、办公文档等);资产梳理越全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死角就越少。以前可能大家只重视硬件资产,但随着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的凸显,我认为我们必须重视对软件资产、信息资产的全面梳理、技术发现、注册管理。
  第二关键点,我认为应该做好风险、事件的全面梳理,及技术支撑体系的全面规划、建设。首先,我们应该把风险事件按照( 基础设施相关、应用行为相关、信息数据相关、边界外部相关的 )大类、小类,进行细分梳理。风险、事件的梳理越细,安全目标就越全面,技术选用和发展的方向就越明确。然后,我们要依据梳理的结果来全面规划支撑技术建设。按轻重缓急,把确定的某一个、某一类风险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防护技术、监测检查技术、响应控制技术等),有序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工作,来进行科学有效的应对。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防护技术、监测检查技术、响应控制技术,技术解决方案全面的。举个例子像杀毒类软件这个防护,有病毒防护。比如杀毒类软件,我们在安全管理体系方面,可能还要对它进行监测,到底有没有全面装到,布置到位,病毒不是最新的,比如哪些设备没布,可能响应控制技术提醒它,或者把它提出解决办法。这点是我们根据前面安全管理四个阶段,进行计划实施。首先计划阶段可以确定杀毒软件应该是全网部署,病毒库要进行升级,根据这个目标所以我们把这个技术引入到我们四个工作阶段中去。
  (2)有监测检查技术、响应控制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缺少防护技术的,我们通过对这个风险的研究,下一步要规划推动防护技术发展。比如说像敏感信息防护,我们能够对文档进行检查,有这类技术。出现问题以后,我们可以通过终端提醒,通过响应控制,甚至后面检查考核一整套的管理流程响应,把这个问题最小化。但是敏感信息,我们是缺少在事前能够把它管控住的技术,所以我们要研究这类。这个敏感信息在机打保存的时候就能提醒用户你这个是有问题的,或者我不让你保存。假如能够做到这个事情,我们这类风险应该能够有效的防护。当然敏感信息,我是举了个例子。
  (3)针对一些未知的、新的风险,特别是一旦爆发,会对大网产生灾难性损害的风险,应建立严密的应急响应机制。下一步再规划、发展应对技术。比如说我们根据风险的行为特征、危害特性,通过安全数据元的大数据建模、分析来挖掘、定位风险。
  李磊:傅总,在这方面说的非常全面深入,我复述一下我记录的亮点。第一,我们在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时候要先确定管理对象、目标。傅总您的观点认为,人是管理体系主要核心,如果把人确定为对象,就可以让这个管理体系有了灵魂,让这个管理体系活起来,不像以前管理类系统更多的是对产品,对物进行管理,所以它有很大缺失,不够全面。第二,我记得您提到要保障信息化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您提到,要想运行好,第一要做好资产的全面梳理。这个我确实是非常同意的,我们体系里的所有东西事无巨细都把它弄清楚了,这样才能防止由于某一个环节、一个小环节出点问题,造成咱们的体系运行很差、有缺失,这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您还说要做好风险和事件的全面梳理,有些时候有些用户还比较弱一点,或者他们对风险本身的预知性不强,对事件的考虑不周密。这个还需要我们安全企业、相关服务人员来帮助用户更好的做好风险事件梳理和管控。
  傅如毅:是啊,我们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如果被用户所采用,实际上我们就是在帮助用户梳理,帮助用户构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而且在这个体系运行的时候,用户可借助于我们的管理支撑技术,他们自己也会参与到资产、风险梳理当中,会融入到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这也是我刚才讲的,安全管理对人的定位,也是人的多重角色的一方面含义。

 

链接:http://tech.ccidnet.com/zt/yuanwangchat/